農業農村部發布《關于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培育發展的指導意見》
5月31日,農業農村部發布《關于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培育發展的指導意見》,明確要求加快培育發展農業全產業鏈。
《意見》明確目標,到2025年,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更加健全,農業全產業鏈價值占縣域生產總值的比重實現較大幅度提高,鄉村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,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基本形成。糧棉油糖、肉禽蛋奶等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基本建成,國內生產供應體系安全可控。果菜菌茶、水產品、特色農產品全產業鏈不斷健全。培育一批年產值超百億的農業“鏈主”企業,打造一批全產業鏈價值超百億的典型縣,發展一批省域全產業鏈價值超千億的重點鏈。
《意見》明確主要方向及任務,在延伸產業鏈條,構建完整完備的農業全產業鏈、完善支撐體系,提升全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、強化保障措施,促進全產業鏈素質整體躍升三個方向上,通過聚焦規模化主導產業、建設標準化原料基地、發展精細化綜合加工、搭建體系化物流網絡、開展品牌化市場營銷、推進社會化全程服務、推廣綠色化發展模式、促進數字化轉型升級、融合創新鏈、優化供應鏈、提升價值鏈、暢通資金鏈、找準抓手,形成合力、搭建平臺,聚合要素、建設載體,筑牢支撐、創新機制,注入活力等十六項具體措施,打造一批創新能力強、產業鏈條全、綠色底色足、安全可控制、聯農帶農緊的農業全產業鏈,為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支撐。(來自農業農村部網站)
《關于進一步加強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的通知》發布
財政部、商務部發布《關于進一步加強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的通知》,旨在加快構建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,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,保障市場供應,助力鄉村振興,促進消費升級。《通知》明確,通過2年時間,加快形成農商聯系更為緊密、產銷銜接更為暢通的農產品供應鏈體系,主要聚焦五個方面的內容:
一是升級改造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。支持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改造公共設施,加快完善檢驗檢測、產品溯源等設施設備,嚴把農產品入市質量安全關,開展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。
二是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。支持農產品流通企業建設冷鏈物流設施,鼓勵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冷鏈加工配送中心,推動農產品冷鏈技術裝備標準化。
三是加強產地流通基礎設施建設。支持在產地就近建設改造并配備物流基礎設備,增強產地商品化處理和錯峰銷售能力。
四是完善農產品零售網點。支持農產品零售市場實施環境改造,完善供應鏈末端公益功能。發展智慧農貿市場,對交易信息統一管理。
五是強化產銷對接長效機制。重點面向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,支持各類農產品流通企業,進一步做大做實農產品營銷渠道。
據了解,確定支持省份可統籌安排使用資金,加強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,支持對象近3年內未發生安全生產事故。納入支持范圍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應符合以下標準:位于全國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的重要節點,東部地區年交易額不低于150億元、年交易量不低于100萬噸、至少輻射周邊5個省份;中西部省份年交易額不低于80億元、年交易量不低于50萬噸、至少輻射周邊3個省份。各地可采用《中央財政服務業發展資金管理辦法》(財建〔2019〕50號)規定的方式對符合要求的主體予以支持,鼓勵按照“菜單式、全公開、可追溯、問績效”方式管理,強化績效評價結果運用,采用以事后績效評價結果為依據的“以獎代補”方式。(來自中國農網)
我國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總數超5萬個
5月25日,2021年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工作召開。會議指出,“十三五”時期全國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工作發展速度全面加快,總量規模迅速擴大。截至2020年底,全國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獲證單位超過2.3萬家,產品總數超過5萬個,比“十二五”末分別增長了93%和72%,年均分別增長14%和11%,每年向社會提供產品總量超過2億噸。
會議強調,“十四五”時期綠色有機地標工作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,以“穩發展優供給,強品牌增效益”為主線,以統籌推進農業生產和產品兩個“三品一標”為路徑,堅持“守底線”“拉高線”并舉,統籌發展規模、質量、速度和效益,不斷提高農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。到“十四五”末,綠色食品、有機農產品、地理標志農產品數量達到6萬個,實物總量占農產品比重顯著提升;產品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%以上,特色產品品質指標體系初步建立,產品分等分級有效推動。(來自農業農村部網站)